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入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1月17日,河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河南省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74名,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全票通過,成功連任全國人大代表。他不僅是紡織行業的“領航者”,也是人民的“代言人”,以企業家的深度、廣度、精度、溫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產業調整“初見效”,數字激活“新業態”,致力創建智慧工廠
紡織行業的運轉是一個系統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邵長金從行業發展全局出發,帶領建設年產10萬噸超細旦氨綸、年產2萬噸生物質纖維素、360t/h 鍋爐熱電聯產等大型項目,不斷優化供給端。而他的目光不止停留在鏈條開端,通過建設華鷺科技、星鷺科技、飛鷺科技等面料織造和印染公司,驅動產業鏈不斷延伸,引發上下聯動、同頻共振,搭建一體式、立體化發展平臺。
邵長金以智能鏈賦能產業鏈,提出了“單臺設備自動化、整套生產線智能化、綜合管理智慧化”的目標,建立省內首座智能化工廠。隨著河南省化纖行業首臺5G+AGV搬運機器人、自動分揀等數字化設備在公司的普及應用,氨綸生產逐步實現落絲、運輸、分揀、裝箱、進庫等全過程的無人操作。“數智化”要素的注入,仿佛一針強心劑,激活紡織行業的潛在生命力,實現了質量與效率的雙線提升,大大帶動了傳統“制造業”向現代“智造業”的轉型升級。
邵長金堅持技術創新與智能制造兩個輪子一起轉。2023年一月,公司“年產兩萬噸生物質纖維素項目二期工程”奠基,主機設備采用公司自主研發并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連續紡絲機,該設備具有紡絲速度快、能耗低等突出優勢,配合連續紡分級優化,將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達30%以上,將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鑄造“新引擎”。
培育綠色“試驗田”,率先結出“生態果”,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統一,是中國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新課題。邵長金圍繞“雙碳”目標,率先在行業內將碳達峰、碳中和的企業愿景化為實際行動,將綠色發展理念具體落實于纖維制造產業鏈的全過程,以一系列可推廣的改革舉措,為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樣板。
控能耗,促減排,“三廢”治理不斷升級。要打好生態化轉型這場硬仗,首先就要對能源的使用方式重新進行梳理優化。邵長金積極推進自主首創雙級膜法酸性廢水回收技術,年降低新鮮水采水量450萬噸,研發氨綸VOCs深度治理工藝,VOCs在線監測濃度降低至30mg/m³以下。最新開工的年產2萬噸生物質纖維素項目更是首次運用了生物技術處理低濃度廢氣,不斷擦亮紡織行業的青翠底色。
覓源頭,謀良方,光能項目多點開花。通浚源頭活水,方可萬古長青,新能源改革正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題中之義”。在邵長金提議下,公司統一利用分散的10萬㎡廠房屋面空間,建成投用7.1MWp的光伏發電系統,將太陽能逆變成清潔電能接入內部供電網絡,進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煤炭使用率。
調結構,再循環,能源再利用打出“組合拳”。作為首批加入中國廢舊紡織品循環再利用產業聯盟的企業,公司主動嘗試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對酒店用品回收并重新紡絲。此外,公司建立氨綸廢絲紡生產線,2022年生產廢絲紡產品達742噸,統籌推進氨綸廢絲循環利用新格局。
抓低碳,育成果,綠色產品層出不窮。邵長金抓住產品技術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激活企業內生動力,繼推出Bailu—Eco環保型產品后,于2022年8月重磅推出首款零碳再生纖維素長絲產品,加快實現碳強度和能耗強度雙下降。
有效保障“原料路”,主動打好“特色牌”,全力維護產業安全穩定
近年來,向外看,周期性問題疊加結構矛盾,原料供給不確定性越發突出,向內察,我國自主原料供給潛力十足,既是盲點也是空間。邵長金奔著行業痛點去,積極開發推廣菌草纖維等本土原料,掌握了從一株草到一根絲的全套工藝技術。目前,從菌草制備溶解漿到多種紡絲技術已申報5項國家發明專利,為推動改變中國乃至世界溶解漿產業格局找到了可能,引導中國紡織行業主動構筑新路徑,把握原料供給之舵,不做原料供給的“二傳手”。
新發展形勢下,邵長金堅持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倡導成立白鷺新材料研究院,打造特色產品“孵化器”,相繼研發推出蒿潔絲、黑色氨綸等十余種新型功能化纖維,為紡織行業打開新思路、注入新活力。針對新疆棉花這一中國獨有的優質纖維資源,提出消費政策的建議,推動建設中國紡織長效發展機制。拓展政產學研創新鏈,聯合鄭州中遠氨綸共同開發的“120頭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項目獲“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
邵長金將紡織行業的潛力和強大動能釋放出來,著力打破纖維素原料掣肘,加速創新創造成果轉化,夯實中國制造的“壓艙石”,以新優勢、新思路、新成果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胸懷全國“一盤棋”,雙腳丈量“無窮路”,奮力傳遞基層“民生溫度”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邵長金深知要真正讀懂民生這本“無字之書”,就不能做浮在水上的“葫蘆”,而要做扎根大地的“根須”,始終與群眾汗灑在一起、事干在一起。
從幫扶前九甲村產業致富、文化脫貧,到幫扶衛輝大李灣村鄉村振興;從向長垣、湖北仙桃衛材生產基地捐贈醫用氨綸,到馳援衛輝莊嚴村災后重建,邵長金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肩上有責、腳下有力,時刻沖在人民需要的第一線。
十年來,他既為一域增光,更為全局添彩。踏上新征程,他將以肯擔當的“寬肩膀”和能成事的“真本領”,引領中國紡織行業滾石上山走向“強起來”;以“接地氣”的基層視角與“帶露珠”的民生提案,貫徹人大代表為人民的“好聲音”,進一步續寫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好答案。